2020年12月13日,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。来自攀枝花技师学院的王浩代表四川出征大赛,最终以精湛的技术赢得大赛世赛选拔焊接项目金牌,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,作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加以培养。
荣誉是奋斗出来的,是王浩用汗水和泪水一点一滴换来的。
“我要进集训队”
2016年9月,四川省盐源县的王浩来到了攀枝花技师学院求学。第一堂班会课上,王浩在班主任洋洋洒洒的讲话中牢牢记住了“集训队”、“世界冠军”、“曾正超”几个词,此时的他明白只有努力进入集训队,才有机会走上世界技能大赛舞台。
在刚开始接触平焊时,王浩“蹲”的基本功不扎实,焊出来的作品不理想,为练好这项基本功,他强迫自己每天比别人多蹲上两个小时,并在手上吊上两块砖头,为让自己尽早进入集训队,王浩每天早晨六点半就开始5公里的体能训练,每天坚持长达11个小时的专业训练。
王浩每天都会随身携带一个“小本儿”,上面记录着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、答案及操焊接角度、速度、温度、电压等焊接工艺参数,闲时会翻阅温习,以便完全掌握。
每当练完实操后,他会温习焊接理论,遇到实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他都会记录下来,并虚心向师父或师兄请教,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解决。
慢慢地,王浩的身影浮现在了焊接项目集训队总教练周树春的眼中。“这个小伙子性格内敛、踏实肯学、不怕苦不怕累,是个学焊接的好苗子。”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、焊接项目总教练周树春说。
“小兄弟,别放弃”
2016年末,焊接集训队开始在全院进行人才选拔,但不幸的是,王浩的专业技能水平与人际交往能力在众多佼佼者中显得有些“稚嫩”,显然跟不上世技赛人才培育的节奏水平。
当王浩心灰意冷地走出实训车间时,迎面走来的一位集训队的师兄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嘿,小兄弟,别放弃!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,回去好好总结,明年还有机会,加油。”
当听到还有机会时,王浩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一盏明灯,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进集训队。
2017年末,在新一轮的选拔中,王浩以自身努力“挤进”前10,然而在一次训练时,一粒铁渣飞到王浩眼睛里。为保障王浩安全,教练强制要求他休息三天。
三天的休息,王浩保住了眼睛,但却没能保住成绩。这次挫败让王浩丧失了坚持下去的信心,甚至出现弃学的想法,指导教练为打消他弃学的念头,专门疏导他。经过劝说,王浩决定调整好状态,继续参加训练,为后面技能竞赛做好准备。
周树春出差回来知道情况后,便常到王浩训练工位上观察他的操作手法、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细心程度等,经过考察,周树春决定让王浩重回攀枝花技师学院焊接项目集训队参加训练。
闪亮的青春
回到集训队后,王浩变得更加沉稳,也更加努力。为完成一个完美的工件,他常常“缠着”教练和师兄们,“讨要”各种焊接技巧和方法。
2018年,他作为攀枝花技师学院学生参加攀枝花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,荣获了焊接项目第一名。
2019年,是王浩人生中的巨大转折点。这一年,他一路过关斩将,捷报频传,3月,荣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(焊接项目)第一名;6月,荣获中国技能大赛——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筑系统职业技能竞赛(焊接项目)铜奖;9月,荣获“巴渝工匠杯”2019年重庆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(焊接项目)一等奖;10月,荣获“四川省工匠杯”职业技能竞赛(焊接项目)二等奖;11月,荣获“三州三区”职业技能大赛(焊接项目)第一名;12月,荣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(焊接项目)第一名。
有心人,天不负!王浩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异的成绩,已经顺利进入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安装分公司工作,这也预示着他将走出东区,走出攀枝花,走向全国,走向更加辽阔的世界大舞台。
张正国 攀枝花日报社全媒体采集中心记者 胡波
责任编辑:唐波 审核:李云飞